第253章 孝道(二)(第2/2页)

这等棋子,素来是用完即弃,在乐无涯死后,她本该立即“暴毙”“殉夫”才对。

偏她竟能全身而退。

……是了,这位桐庐县主早被父皇树作了民间孝女的典范,若突然横死,岂不有损圣上推崇孝道的良苦用心?

说起来,自从半年前遭了父皇斥责后,项知允便没能再与他亲近过,一切相处都是公事公办,叫人心冷齿冷。

天家父子,到底不似寻常人家的父子,吵过骂过,还得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吃着吃着,火气消了,心结解了,还能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项知允深深呼出一口气。

这个与乐无涯极是相似的闻人约,如今俨然已是小六的左膀右臂。

无论此人是借尸还魂,还是仅仅出于巧合,才与那罪人生得肖似,他都成功地替小六吸引了父皇太多的关注。

而闻人约又是父皇亲自一步步破格提拔上来的,身家清白,文武兼修,功勋卓著,是一名前途无量的能臣。

至今为止,除了他的那张脸,此人身上根本寻不出半点错处来。

项知允缓缓吐纳,将翻涌的思绪压回心底。

他需要一着妙手,让父皇的目光,重新落回自己身上。

……

翌日,巳时整,守仁殿内。

项知允态度恭敬地将拟好的刑部事务折子呈送御前。

这几桩案子都无甚异议,项铮用朱笔一一勾画,看到末尾,随口问道:“怎么还有一桩案子不曾办结?”

项知允忙道:“回父皇,都察院尚在复核,因着不涉死刑,所以并不着急办结……”

项铮问:“他杀了何人,竟能不涉死刑?”

项知允字斟句酌地解释道:“……涉事之人,乃是彰德人士,姓田,是一名士子。”

项铮勾着折子,头也不抬:“哦?”

殿内一片清寂。

项知允咽了一口口水,继续道:“他事母至孝,母亲病重,药石无医,他便不辞辛劳,四处访医问药,甚至不惜割股疗亲……”

因为带了三分私心,因此项知允的描述,有九分倾向田秀才。

反正田秀才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判处死刑。

他详述了田秀才为母求医的艰难,以及田母康复痊愈的神迹,顺便简述了田家小儿被拎着脚摔死在神像前的惨状,堪称详略得当。

听项知允将案情简单描述了一遍后,项铮终于感兴趣地抬起头来:“知允,你单提此案,用意何在?”

项知允:“父皇明鉴。《诗》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田有德善事慈母,有崔沔、王祥等古贤遗风,虽因母子人伦而损了父子天和,但一片孝心,可动天地,父皇若能树其为榜样,必能正风气、扬孝道。”

项铮的关注点却与旁人截然不同:“知允,你分管刑部,何时兼领礼部差事了?”

项知允心中一慌,忙撩袍跪倒:“父皇,不是知允越俎代庖,只是观此案卷,有感而发罢了。”

项铮搁下笔来,目色沉峻:“你何来此等感慨?朕若病重,需得牺牲了你,将你献与神明,你也甘心情愿?”

这一问,正中了项知允下怀。

他小心翼翼地表起了忠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父皇于小五而言,既是君,又是父,君父之命,既大于天,不管您有何命令,小五都是无有不从、无有不遵的。”

借着田秀才的案子,大大抒发了一通孝道感言后,项知允老老实实地伏拜于地,心中隐隐的还有些忐忑,不知父皇能否消气。

半晌后,他听得一声轻叹:“……起来吧。也不怕跪得膝盖疼。”

项知允一喜:“是!”

项铮注视着这个因为得了一丝温暖就欢欣鼓舞起来的儿子,难得心软了片刻:“小五,你的心意,朕已知晓。旌表嘉奖之事不归你管,妥善办好你的差事就是。”

父皇态度的微妙变化,让项知允走出守仁殿时,步子还是飘飘然的。

即便殿外迎面遇上了项知节,他也没有往日那种淡淡的尴尬,反倒主动打了声招呼:“小六。”

项知节停下步子,温和点头:“五哥。”

“来奏答?”

“是。”

项知允含笑道:“那快些进去吧,父皇等你呢。”

说完,他便雀跃着离开了。

凝视着他的背影,项知节掐住腕上道珠,默数了两下:“……”

五哥难得如此高兴,叫他都有些不忍心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