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破局(六)(第2/3页)
到时候,就是双输的局面。
可如果他附和前者,哪怕那是错误的证词,他自身的责任也会小一些。
……毕竟他是被之前的证词带歪的嘛。
果然,那年轻伙计眼珠乱转一阵后,含糊道:“那许是小的记错了……”
“哦?”汪承流露出一丝不甘,仿佛是这人蒙对了,“你也听到书院散学的钟声了?”
年轻伙计一咬牙:“是!小的听见了!”
汪承话锋又转:“那除了时辰,还有一桩事。据诉状所说,我是打着周县令的幌子去威胁老板娘的,事成后,我与周县令二八分账,可有此事?”
年轻伙计学乖了,矢口否认:“我不知道这事!”
“是么?”汪承步步紧逼,“如此要紧关节,老板娘只告知前一人,却不告诉你?那她为何遣你二人同来作证?莫非你这证人,只管一半实情?”
年轻伙计:“……”
“诓骗衙门,夸大涉案财物数量,价值在五百钱以上,证词定后三日之内不更言请者,依出入人罪反坐。”汪承徐徐道,“你替主家作证,却时辰不清,关节不明,足见对此案知之甚少……”
汪承声音放柔:“……你贸然指我冒官诈财,此乃重罪。你且掂量清楚,这‘反坐’的板子,自己吃不吃得消,再回话不迟。”
周文昌:“……”
好一场酣畅淋漓的诱供。
这年轻伙计被他口中的“反坐”二字哄得魂飞天外,方才面啐汪承的底气早已荡然无存:“大人,大人,请您为小的做主啊!哪有嫌犯审证人的道理?什么二八分账,小的实不知晓!小的就是个跑腿帮闲的,只知道他是申时二刻进的铺子,再细的,小的两眼一抹黑,哪敢胡吣啊!求大人明察!明察啊!”
周文昌漠然地俯视此人,想,这个的确比前一个机灵些。
第一个被汪承那副可怜相骗惨了,气焰嚣张地被牵着鼻子,一路不回头地往坑里掉。
这个倒是察觉出汪承不好惹,拼命挣扎,可惜还是被套得死死的。
年轻伙计连哭带喊了半晌,涕泪俱下,却得不到大人的一丝回应,心虚之余,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了。
周文昌下令,将那第一个伙计重新带入堂内。
第一人下堂时,见汪承忽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心头便已七上八下。
如今一上堂,看年轻伙计鹌鹑似的跪在地上,心中更慌,忙学着他的样子一并跪下,一颗心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他们听到周文昌的声音自上首传来:“你们说,此人是申时二刻进的绸缎铺,可对?”
第一个伙计先应:“是。”
年轻伙计心中稍安,连声附和:“是!是申时二刻!”
“是因为听到了钟声?”
“是!”
“荒唐!”周文昌斥道,“县学这两日已被官府征用,开仓发卖州府调来的平粜米!生员皆不在内,何来散学钟声?!”
师爷猛拍大腿,豁然开朗。
对啊!
那股子挥之不去的违和感,原来根源在此!
简县丞微微颔首。
这个破绽,他方才便已察觉。
大人甫一返丹绥,他便详细禀报过二百石平粜米已尽数售罄之事。
只是这些商贾伙计不念书,不知县学那边的安排,被汪承这么轻轻一诈,便原形毕露了。
思及此,他望向汪承的眼神,悄然添了几分敬意。
第一个伙计已是瞠目结舌。
而年轻伙计如溺水者般挣扎不休:“那……那就是当铺挂歇业幌子的时辰!左右是前后脚的事!”
“抱歉,这个也是骗你的。”汪承温和道,“衙门差役将我押出绸缎铺时,我瞥见隔壁当铺在挂歇业幌子,便随手拿来说了。那时已是酉初时分。你若不信,大可以传当铺主家和伙计来问。这位小哥,你不会说你又记混了,连酉初和申初都分不清了吧?”
这下,第二个伙计也彻底懵了,呆若木鸡。
周文昌冷冷道:“尔等证词,前后反复,颠三倒四,已不足为信!况且,游二妻子呈递的供状中,只字未提一九分账之事,却有人替她认下了这事……”
他将目光投向了第一个伙计。
待后者明白过来,已经为时太晚。
他脸色煞白,浑身抖颤。
周文昌问:“到底是确有其事,只是供状未曾提及,还是你们串供不周,以致破绽百出?!”
汪承微笑着补上了最后一刀:“大人,是非曲直,您自有圣断。待提审老板娘时,您不妨告知她,这二位已供出我欲与您‘三七分账’之事……想来老板娘也必会欣然认下的。”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一件事但凡超过两个人密谋,纰漏便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