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18/38页)
现在应该很容易就明白,作为任何由理性竖起的建筑之基础,任何公理概念——任何在明明白白的关系这个变化的实质中找到的概念——都不可能比那种 概念更稳固可靠——(不管那种概念是什么,也不管我们会在何处把它找到,如果 真能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话)——它都全然不 含任何关系——它不仅让知性感到无论大小都没有明明白白的 关系可考虑,而且让理智明白没有丝毫必要去考虑任何关系 。如果这样一种概念不能作为一个我们过分轻率地称为的那种“公理”,那至少也应该作为任何已经提出的或所有可以被想象的公理之逻辑上的共同根据:——而我那个业已被归纳推理所证明的演绎过程开始之时,我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概念。我的微粒本身 只是绝对的无关系 。
综上所述,我当然认为这只是一个起点,一个开始 ,在这个开始 之前,或者说在它的后面是一片虚无——这是一个实际上的开端 ——一个和开始 没有任何差异的开端 ——一句话,这个开始就是这个开始 。如果这是一个“纯粹的假设”,那么就让它是个“纯粹的假设”吧。
在结束本文主题的这个部分时,我有充分的理由宣布:——我们称为万有引力的这个法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物质在其起源时以原子的形式,从一种独特的、绝对的、无关系的微粒,通过唯一能使其同时实现辐射和分布均匀这两种状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一种分别与每个被辐射的原子和那个独特的辐射中心之间的距离之平方成正比变化的力——被辐射进了一个有限的[35] 空间范围 。
我已经解释过,为什么要假定扩散物质 的力是一种有限定的力,而不是一种持续的或无限延续的力。若假定一种无限延续的力,那我们首先就完全不可能理解反作用力,其次我们就必须接受物质无限扩散这个不可能的概念。姑且不去想这个概念的不可能性,或即使这个概念并非绝对证明不能成立,可至少天文望远镜对天体的观测迄今还没有为这个概念找到任何根据——这一点后文将详细解释;而这个以经验为依据得到的理由,这个坚信物质 本来有限的理由,可以被非经验的依据所证实。例如:——暂且承认太空被辐射出的原子充满 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为了便于论证,让我们尽可能承认原子的扩散绝对无边无际 ——那么显而易见,即便当上帝的意志被收回,因此回归统一性的趋势被(抽象地)允许得到满足之时,这种允许也会完全无效——实际上毫无意义,并不会有任何结果。反作用力 就不可能产生;趋向统一性 的运动就不可能进行;万有引力定律也不可能获得。
原因如下:——承认任何一个原子趋向任何另一个原子之抽象 趋势是从正常的统一性 扩散之必然结果:——同样也承认任何一个假定的原子欲 向任何一个假定的方向运动——那么显而易见,既然这个欲运动的原子的四面八方都有数量无限 的原子,那它实际上就不可能朝假定能满足它趋势的那个方向运动,因为在恰好相反的方向也有一个完全势均力衡的趋势。换句话说,这个犹豫不决的原子前后都有同样多的朝向统一性 的趋势;因为只有白痴才会认为一条无限的直线比另一条无限的直线更长或更短,或者一个无限的数目比另一个无限的数目更多或更少。因此,我们所说的那个原子就只能永远保持静止,而在这种我们仅仅是为了论证而努力设想出来的不可能的状态下,永远不可能有物质 的凝聚——不可能有天体——不可能有万物——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永远以原子状态存在的毫无意义的宇宙。事实上,无论我们怎样看,物质 无限这个概念不仅站不住脚,而且荒谬绝伦。
然而,以一个有限的原子空间 作为前提,我们立刻就能看出一种可实现的 独一趋势。因为每个原子趋向每个原子的总体结果就是所有原子趋向中心的趋势,所以当上帝的意志一旦收回,这种趋势马上就会以一种共同并且同时的运动开始原子的凝聚或接近的总体 过程;由于原子从微粒射出时呈现出不同形状的特征,由于这种特征造成原子与原子之间距离不等,由于形状和距离的差异产生出了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原子与原子个体的 接近或凝聚之时间、程度和条件可以经历几乎无限的变化。
我想给读者留下印象的是在上述原子状态下立刻产生的一个必然事实,这就是(当扩散力,或者说上帝的意志,刚一收回)在宇宙空间的无数个点上立刻就开始了无数的凝聚,这些凝聚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种类有别,相距不等,具有无数千变万化的特征。斥力(电荷) 当然也随着这些最初朝着独一性 的各自的努力而产生,而且必定一直与凝聚的程度成比例——也就是说,与凝聚力成比例 ,或者说与异质性 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