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提炼人性温度(第12/20页)
自古才情多寂寞,从来高处不胜寒。往往是越有能力的人,他的内心就越寂寞,越空虚,他们也需要被关心,也需要被爱;然而生活中,他们必须扮演强者,武装自己,强大给所有人看,这就是帝王的宿命。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无边的寂寞,无法驱走的寂寞,成就了古今多少帝王。在历史书中或隐或现出场的他们,尘土飞扬到只属于追忆,孤寂冷漠到只能令人揣想。
秦始皇,一个从十三岁就坐上当时最强大王国宝座的人,用10年时间便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东周故土,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他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为自己利益而将无辜百姓牵连其中的厮杀纷争场面,是他消除了几千年的分封制度,建立郡县制,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就凭这些,他就能称为一个伟大的帝王,他确实也是一个伟大的帝王。然而在他伟大的背影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伟人特有的寂寞。
从他的出身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一个中华历史上最美丽的错误。他的亲生父亲是谁?他杀嫪毐是对是错?杀劳尽天下智士之力苦心编撰《吕氏春秋》的仲父是对是错?他母亲的死于他又是对是错?面对朋友送上的刺客,他心中仅有的友情与信任被刺穿,他明白在这个世上永远不可以对任何人太好,伤害你的永远都是你最亲最爱的人。于是,他戴上了冷酷的面具来掩藏他自卑的心。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关于嫉妒》中所说“突然的寂寞带来无比的脆弱,脆弱引起对别人强势的敏感和防范”。秦始皇或许理智,而且理智的可怕。他是王,他要的是天下。这是世人给他的使命,也是他唯一的乐趣,他终究只是一颗心,一个人,一个站在王位上的影子。
公元前221年,天下,终于被他握在了手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诗仙李白也为这一刻的他喝彩,然而赢得了天下,又如何?这只是天下而已,所有陪伴他的也只有天下。越过历史的浮云,空旷的咸阳宫里,他成就了千古一帝之名,也换来了一生的悲哀。在那个古老的王位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具,还有一颗早已伤痕累累、寂寞无比的心。
这寂寞如同一缕薄烟在历史的上空蔓延,渗入每一位帝王的肺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他首先是一位帝王,其次才是一个词人,只是前者的工作没有后者做得好,人们更多的是记住了他的词而不是他的帝王之才。生于帝王之家的他,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出色的才华让他留名千古,出色的才华也让他失去了江山。
从之前的一个生活奢华的国君,到国破家亡的阶下囚,境遇转变何其大。据说,李煜的爱妃都被宋太宗占有了。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着,还有宋太宗的严密监视,李煜不单只是寂寞,还有是落寞、无助、恐慌,小命时刻捏在被人手中。人无回天之力,既不能常护花而不使之零落,也不能挡住风雨对花的摧残,这便是寂寞的“无奈”二字。无力回天任风雨,自然只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寂寞与伤感,那随意的三言两语,便深深剜出千古以来人类内心的寂寞。一个历史的错误,一个人一生的痛楚。本应无过错,只是顺应着心灵,本着一个真我,却不知政治舞台演绎的是戏,那里面容不下一丁点的任性。只一夕间,历史翻云覆雨,那“雕栏玉砌”,“舞榭歌台”都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一夕间,昔日那在“春花秋月”中间沉醉的君主,今日却在“寂寞梧桐深院”里垂泪。他饱受了人生的无奈与变幻,生命的苦痛与寂寞。而寂寞与苦痛的永恒,戏弄了李煜,也成全了李煜。历史让这个诗人气质的君主彻底成了诗人,一个道尽世人寂寞痛苦情怀的诗人。南唐的历史就此泯灭,再也没有开始。我们不曾记得是何人怎样在混世中经过多少辛苦艰劳才建立了它。历史让我们记住的,只是它的末代君主,一个叫做李煜的柔弱文人。十年才子帝王梦,成也空空,败也空空。那个时代最富才情的文人以及最失败的君主,就这样消逝而去。
一个是开国之帝,一个是亡国之君,还有众多的墨客文人,无论男女,谁都逃不脱寂寞的羁绊,谁都挣不开寂寞的锁链。兴许是“人性本寂寞”的缘故吧,所以人间才会有如此多的寂寞。寂寞总是在繁华之后,伴着余音袅袅。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不知说的是因圣贤而寂寞,还是因寂寞而圣贤。寂寞到了一个极至的姿态便是落寞了。只剩下那种沉默以对的寂寞,只能用落寞来形容,寂寞成了一种形态,但落寞却升华成一种精神,一种陪伴已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