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风息(一)(第2/3页)

桐州府兵二队队长元子晋,抛链锤、使手戟,飞锤过处,贼皆束手,堪称近战无敌,共毙敌二十三名。

元唯严心说:不是,这谁啊?

他眼前闪过了自己年轻时的画面:

他身临江畔,不避弓矢,投掷手戟,以敌之血染红江畔。

彼时,残阳亦如血。

他站在浩浩江水边,仰天大笑,心中很上不得台面地想,老子可太厉害了。

而此刻,他心中涌动着的骄傲之情,远胜彼时。

元唯严眼前一片模糊,他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伸手擦了两下眼角。

直到揉出了两滴泪珠、湿了战报一角,他才如梦初醒,捧起折子请罪道:“老臣失态!”

项铮并未计较。

因为他的心情是真的很好。

在收到捷报后,他击桌赞叹之余,想起了被自己扔到了乐无涯身边的宗曜,便令现今的长门卫之首翻找桐州来信。

没想到,宗曜还真就此事拟折上报过,前前后后,共来了三封信。

捷报和他的加急密信,几乎是前后脚送到了上京。

只是长门卫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太多,又有许多密探为了夸大功绩,滥用加急,而当今的长门卫首领又不似乐无涯般拿命去干,竟是把这几封信都耽搁了。

第一封信里,宗曜将如今桐州暗流涌动的局势一一报知,并称接下来会有一场恶战。

第二封信里,只有六个激动的大字:

大捷!大捷!大捷!

宗曜大概是欢喜傻了,把第二封信送出去后,又紧接着送出了第三封信,简述了战斗的经过,并报称,桐州府现下内外安宁,港口恢复了运转,城防有牧嘉志看顾,而他能力微薄,只能负责府衙日常事务,并看顾特使。

如此一来,即便闻人知府不在府中,诸事也能运转顺遂。

问他在哪里?

哦,他正在追着倭寇杀呢。

……

自从深水席太郎这根主心骨被乐无涯当场折断后,不少匪寇当场崩溃,纷纷指认此人便是匪首,争着抢着想要将功补过。

退一万步说,就算活命不成,求个痛快的好死也行啊。

这也是乐无涯趁着倭寇们未被押走,当场格杀深水席太郎的目的之一。

这等老谋深算之人,只要叫他活着,便要闹出些变数来。

死了才干净。

据被俘的倭寇们供述,岛上仍有部分余孽留守。

乐无涯叫他们报出岛屿方位,打算反手来场夜袭登岛,来个斩草除根。

天无绝人之路,那他亲自去绝。

……

虽说项铮心肠九曲,喜怒不定,实难揣测,但面对此事,他的喜悦确实纯然无伪。

毕竟上次听见这个二世祖的名字时,元子晋还是个呼卢喝雉的纨绔子弟,因私乘官车被小六小七逮了个正着,直接被拎去了顺天府。

一个如此不成器的废物种子,竟能在闻人明恪成长至此,不能不称上一句妙手回春。

“莽撞,太莽撞了!”项铮似责实喜,“闻人约他不肯休息,非要亲自上岛去追杀倭寇。听说他胳膊上中了流矢,血流满袖,犹战不退,裹一裹伤,又要披挂上阵——哪里像个书生,分明是个将军!”

站立其下的项知节垂下眼睛,拢在袖中的双手无声无息地攥紧了。

项铮转向项知节,赞道:“小六,眼光不差啊。”

项知节不卑不亢道:“谢父皇赞许。闻人明恪匡扶社稷,扶危除倭,是人臣之责;父皇慧眼识人、知人善任,则是江山之幸。”

老实人夸人,要比那油嘴滑舌之人夸人更叫人欢喜。

项铮抚掌大悦,又赞了几句“虎父无犬子”,赐给元唯严一柄玉如意,便叫他回家报喜了。

元唯严龙行虎步地出了殿来,瞥见李尚对着他微笑,二话不说,把荷包解下来,里头的银锭子一个不剩,全赏了他。

这回,李尚没有推拒:“奴婢谢元将军赏!”

元唯严面色严肃地绷了一路的脸,直到进入元府,才控制不住地喷出了一连串大笑,边笑边嚷:“置酒来!置酒来!”

元夫人听说他一早被皇上叫进宫去,担忧了一个上午,眼见他进门就开始发疯,居然还敢要酒喝,顿时不悦,上去照他后背就拍了三巴掌:“你疯啦?”

元夫人身量只得五尺,在身高八尺的元唯严跟前,却半分不怯。

元唯严一反往日,用大巴掌攥住了妻子的手腕,把她往厅里拉去:“今天这酒,你得陪我一起喝!”

……

昭明殿上,项铮余兴未散,对解季同道:“今科三甲的次序,还未定下吧?”

前几日,殿试结束,皇上亲阅试卷,已圈定了前三甲,只是还未排出状元、榜眼、探花的次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