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23/38页)
但根据人们对“证明”一词的共同理解,我当然也承认这个证明并没有证明那个假说。证明某些存在的结果——或者说确认的事实——可以被某个假说之假定说明原因,甚至精确地说明原因,这并不等于证明了那个假说本身。换句话说:——证明某些假定的原因可能已导致了,甚至肯定导致了某种现存的结果,这并不等于证明了这种结果的确 产生于那些假定的原因 ,除非同时也证明没有而且不可能 有其他原因可以导致同样的 结果。不过就眼下讨论的这个证明而言,虽说所有人都肯定会承认它缺乏我们习惯上所说的那种“证据”,但还有许多高瞻远瞩的智者会承认,任何证据也不能为它增添丝毫说服力 。无须涉及会使我们侵入云遮雾障 的形而上学领域的细枝末节,我同样可以在此说明,就我们讨论的这种实例而言,如果思路正确,说服力总是与假定和结果之间的复杂性 成比例。说得具体一点:——由于宇宙状态的复杂性按比例增加了解释这些状态的困难性,因此这种复杂性同时 也按比例增强了那种能按同样比例言之有理地对其进行解释的假定之说服力:——而由于任何复杂性都不可能 比宇宙状态之复杂性更莫可言状,因此——至少对我的 理智而言——任何说服力都不可能比我心目中一种假定的说服力更强,因为这种假定不仅能把所有的状态都解释得丝丝入扣,使它们成为一个和谐一致并清晰明了的整体,而且它同时又是使人类智力能够解释所有的 宇宙状态之唯一 假说。
最近有一种无稽之谈在街头巷尾流行,甚至在科学界传播——说什么所谓的“宇宙起源星云学说”已经被推翻。这种说法的起因是最近公布的天文观测报告,即通过辛辛那提那台巨大的望远镜和罗斯伯爵那台举世闻名的仪器[43] 对那些一直被叫作“星云”的现象进行观测后得出的结果。某些过去在最大的望远镜里也呈现出星云状或烟雾状的太空亮斑,长期以来曾一直被认为证实了拉普拉斯的星云学说。它们被看作是正在经历我试图描述的那种凝聚过程的恒星。于是世人以为我们“有了亲眼所见的证据”——同时也始终有人发现,要证明星云假说的真实性,这是一个非常靠不住的证据;尽管天文望远镜的不断改进使我们能不时看出某些一直被归入星云类的亮斑实际上只是一团星体,它们之所以看上去呈星云状,仅仅是因为它们距地球太遥远——可对其他无数的星云,对那些拒绝将其分割肢解的星云堡垒,赞成星云学说的人则认为不可置疑。这些星云中最有趣的当数位于猎户星座的那团“大星云”:——但经过巨大的现代天文望远镜的观测,这团“大星云”和其他无数被误称的星云全都变成了一个个星团。如今这个事实已被普遍认为是对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的否定;甚至当上述发现宣布之时,星云学说最热情的捍卫者和最雄辩的鼓吹者尼科尔博士竟然也“承认有必要抛弃”那种猜想,而正是那种猜想构成了他那本很值得赞扬的著作之素材。[44]
毫无疑问,许多读者会倾向于认为,新近这些观测结果至少有 一种推翻星云假说的强大趋势 ;而一些更善于思考的读者则会提出,星云假说绝不会因上述“星云”的分崩离析而被驳倒,然而若是用如此先进的望远镜也不能分开星云,这也许倒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那种学说的一种确证:——这后一类读者要是听说我甚至对他们 的想法也不赞同,他们肯定会感到意外。如果读者已领会了本文的那些命题,那么他们就一定会看出,依我之见,不能分开“星云”非但不是对星云假说的证实,而且势必会把这门学说驳倒。
且容我解释:——我们当然可以假定牛顿的万有引力法则已被证明。而且必须记住,我早已把这个法则归因于上帝第一行为的反作用力——即为了克服一个暂时的困难,上帝意志的一次运用产生的反作用力。这个困难就是迫使正常变为异常之困难——就是迫使那种原始的,因而也是正常的独一性 状态难以自我呈现出异常的多样性 状态。只有设想这个困难是在短时间内 被克服的,我们才能领悟一种反作用。假若那个行为无限延续 ,就不会有任何反作用。只要那个行为延续,当然就不会有任何反作用力产生;换言之,就绝不会有引力 的产生——因为我们认为后者不过是前者的表现。但引力已经 产生了;所以那个创造 行为已经结束;而且引力早已经产生;所以那个创造 行为早已经结束。因此我们就不能指望再看到创造之初期过程 ;而据星云学说的解释,星云状态正是属于那些初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