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提炼人性温度(第9/20页)

异性之间的友情是淡淡的思念,就像一杯清酽的茶,它能给你清香,让你回味无穷;它能唤起你美好的回忆,能鼓励你更好地直面未来,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异性之间的友情是博爱的,你可以与不止一位异性朋友保持和建立友情,你也可以舍弃你认为不适宜与之继续保持友情的任何人,而无需承受任何道义上的责任或良心上的责备;友情也像爱情一样是纯结的,如果超越了异性友情的界限而儿女情长,那就不是友情了;友情又是平凡而处处体现的,你工作学习的团队,你身边的亲友,你遥远的朋友,都会与你建立或保持友情。

也许,我们就是生活在广袤宇宙中的那只渺小的蚂蚁,因为行走的太匆匆,而仅仅是和另一只蚂蚁触碰了一下触须,没能彼此拥抱,走了很远,突然感到心中有些许遗憾。浩淼的空间,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的广阔,来来往往的人流中相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成为朋友,实在是上天的一种恩赐!如果你已经拥有,那就好好珍惜,好好呵护,不要在自己匆促的人生旅途上,留下遗憾的印痕!

寂寞中骄傲绽放

◎耐得寂寞,超越寂寞

人在寂寞和惶恐中什么念头都会产生,连最后一点意志力也会让位给侥幸。

——《寂寞天柱山》

寂寞,是每一个人都不愿与之为伴的,但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逃不脱寂寞的纠缠。虽然寂寞与孤独同为一种精神状态,但寂寞是不等同于孤独的,孤独只是生活中一种独坐一角的、无助的姿态。它的骨子里有媚俗的一面,有一种渴求人观赏的欲念,惹得一些艺术家们,喜欢把孤独的标签贴得满身都是。而真正的寂寞的心境不会只是孤单的凄清,这得益于寂寞的秉性。

寂寞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法掺入任何人的主观成分的天然状态,一种应该带有审慎的、细致的思考的意识。寂寞是柔软的,寂寞像温水,像轻风,你感觉不到它,在这个充满坚硬物质的世界里,它的确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寂寞本身却是敏感的,它像个不知疲倦的行者,辛劳地寻找着自己的寄居地。它像一汪清泉似的,不经意地浸润着你的身体,当你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叹息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寂寞已经无可挽回地侵占了你的精神世界。

寂寞没有孤独那么不幸,它不能因喜欢或不喜欢而任人取舍。无论凡人还是伟人,只要夜静更深,或不得不独处时,寂寞便会悄然而至,使人深切的体会自己,体会人生的意义。也许还可更进一步的触发思维的灵感,擦亮心灵的火花。

或许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寂寞的,心灵上的寂寞会像一块干涸已久的田,希望得到雨露的滋润,所以人的一生总在寻寻觅觅,患得患失。也许,对于友情的渴求正是源自于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寂寞。友情的需要产生于寂寞感,而寂寞感更多地产生于心灵的距离。天地万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过是求其类,应其友而已。地球是浩瀚宇宙间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证实有生命的行星,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对此证伪。也许正是这种浸入骨髓的寂寞感使人产生了对友情的追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处境,使得善感的人类常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有一天,人类收到其它星球传来的智慧生灵的信息,人类的这种寂寞感也许会瞬间消失,虽然两颗星球之间的空间距离依然存在。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寂寞。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寂寞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寂寞,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

其实,独处也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他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古书云:“寂寞者,清静,无声”,人生有许多的寂寞,有太多的无奈。寂寞在静谧中默默的度过,很多时候有许多人是无法忍受的。它时而让人无声无息,时而又让人在空寂的月轮中爆发出歇嘶底里的吼叫。这种寂寞的体验,是十分的私人化的,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寂寞;但若想排遣寂寞也不是一件难事,有人群的地方,甚至只要有声音,即便是那些毫无规律、更谈不上美的噪音,都是寂寞的对手,每遇此时,寂寞便悄然而逝。